close

敬告 


貴部落格 avalokitesvara_456 違法拷貝本人文章(抄襲之文章位於如下網址),本人無法於該篇留言,謹此公開告知:請該版主盡速刪除拷貝自本部落格之本篇圖文,以尊重本人智慧財產權。否則,依法究責。



抄襲文章座落網址:http://blog.roodo.com/avalokitesvara_456/archives/10689425.html





俯瞰雪梨歌劇院


Sydney Opera House(相片上方為南方)
Amy 姊和竹竹從南方的達令港坐 Water Taxi 到 Sydney Harbour
在 Farm Cove 小灣碼頭上岸(即相片上註明 "上岸→" 處)



 


雪梨歌劇院座落於雪梨港(Sydney Harbour)貝內隆角(Bennelong Point),南倚皇家植物公園(Royal Botanic Gardens),位於 Sydney Cove(西)及 Farm Cove(東)之間。雪梨歌劇院佔地4.5英畝(約當5,599坪或18,211㎡),基地雖然不是方整的長方形,就最長及最寬的距離測量分別為183、120公尺,這樣大家才會對雪梨歌劇院基地的規模大小比較有概念。


 



俯瞰雪梨港(
Sydney Harbour)(相片上方為南方)
橢圓圈內:座落於於貝內隆角(Bennelong Point)的雪梨歌劇院


雪梨港(Sydney Harbour)是個大海灣
它從雪梨港灣大橋(Sydney Harbour Bridge)附近水域開始
包含沿岸的 Sydney Cove、Farm Cove、Double Bay 等一路至出海口(左)


 


2007年6月28日雪梨歌劇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雪梨歌劇院獨特外觀的建築再度受到世人的讚賞與肯定。有關它的造型有許多有趣的說法。管理委員會自詡雪梨歌劇院像乘風出海的白色風帆(sails),例如它的網頁有這樣的說法 "See inside the world's most recognisable sails."。興建以來還有這些說法,說它像剝開的橘子或一堆蛋殼、貝殼,那麼,最早的設計概念是什麼呢?


 



雪梨歌劇院像乘風出海的白色風帆


 


雪梨歌劇院現在已成為澳洲的代表圖像(Australian Icon),然而當初它的誕生卻一波三折。自1950年表演團體請願催生,新南威爾斯(NSW)州政府開始構思及選點興建,1959年終於開工,卻一直到1973年才正式落成啟用,更因施工期間長達14年,曾被譏為《未完成的交響曲》。為了讓大家知道雪梨歌劇院的確得來不易,就像英文諺語說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一樣。現在就要開始說雪梨歌劇院興建的故事,時光回溯到1950年代。


 



雪梨歌劇院是澳洲的代表圖像(Australian Icon)


 


話說1954年新南威爾斯州特別委員會受命負責規劃籌建歌劇院,首先從30個地點裡選中了三面環海的貝內隆角(Bennelong Point)做為歌劇院的興建地點1955年9月13日執政的工黨新南威爾斯首長(NSW PremierJoseph Cahill 公開發出徵求雪梨歌劇院的設計,要求必須具備兩個表演廳,個別擔任特定的功能,並規定須分別容納3,000人、1,200人。截至1957年,共有32個國家、233個設計參選,最後39歲的丹麥建築師烏特松(Jørn Utzon的設計脫穎而出,連烏特松本人都感到意外,因為烏特松參選的設計圖比較像一幅初步的畫作,沒有細節,卻被當時的評審 Eero Saarinen 譽為天才,然而當時也有其他評審及參展者對此嗤之以鼻。


 


之後數年期間,烏特松才將原始意像式的拋物線設計慢慢轉化為可執行的半球型幅度設計。也就是說烏特松最初競賽提出的橢圓形拋物線的水泥屋頂設計圖,之後被證實無法按圖施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此後又再耗費了數千小時做電腦模擬運算修改,這個過程由烏特松和 Ove Arup 負責監督執行。


 


Utzon says his design was inspired by the simple act of peeling an orange: the 14 shells of the building, if combined, would form a perfect sphere. 烏特松說出最早的外觀造形設計啟發於簡單的剝橘子動作:14瓣的建築可以結合成完美的球狀建築體。


 



雪梨港灣大橋(
Sydney Harbour Bridge)前的雪梨歌劇院
大家看看上面這些相片
俯瞰、左看、右看~算算有迷有14瓣啊?


 


歌劇院在1959年3月開工,執政的工黨新南威爾斯首長(NSW PremierJoseph Cahill 對烏特松的設計深具信心,並且表示耗資720萬澳幣的雪梨歌劇院與政治無關,也不會因日後的選舉結果而有所變化。


 


雪梨歌劇院特殊的造型,使得建築工程極為困難,再加上追求完美、近乎吹毛求疵的烏特松無法忍受絲毫的瑕疵,因此短短一年的時間,建築經費已經追加到980萬澳幣(近乎追加四成),期間為了籌措不斷升高的建築經費,除了募集基金外,州政府還發行雪梨歌劇院彩券,然而預定完工日期卻從1963年往後一延再延。


 


雖然烏特松對於兩個主廳的內部設計有著壯觀偉大的計畫,可是逐步實踐的後果就是成本宛如脫韁的野馬,外界對烏特松的批評,也因為支持雪梨歌劇院興建不遺餘力的新南威爾斯首長(NSW PremierJoseph Cahill 在任內去世之後,有增無減。


 


1965年 Robert Askin 當選新南威爾斯首長(NSW Premier之後,由於建築經費驟增及完工日遙遙無期(此時已經比預定完工日延後二年),官方的態度轉趨強硬,一切以盡速完工為考量。當時新任首長指派的公共工程部長 Davis Hughes 為了控制建築成本及盡早完工,開始質疑烏特松的計畫執行及成本估價能力,Davis Hughes 烏特松的關係因此日趨緊張,Ove Arup 還得居中協調。持續惡化的爭執,公共工程部決定停止給付烏特松款項,導致烏特松在1966年2月28日請辭。此時歌劇院的建築工程,只到達第二階段,由於第三階段的設計圖已經完成,新南威爾斯州政府遂向烏特松買下130幅第三階段的設計圖,並且另外指派澳洲建築師群包括 Peter Hall、Lionel Todd、David Littlemore 等接手烏特松未完成的任務。


 


就完工進度時間表總結來說,雪梨歌劇院興建計畫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 Stage I1959–1963)建立建築基座、第二階段 Stage II1963–1967)建立半球型外殼、第三階段 Stage III1967–1973)完成剩餘結構體及內部裝修。


 



雪梨歌劇院不是一天造成的


 


請辭後的烏特松離開澳洲返回丹麥哥本哈根,從此未踏上澳洲土地。1973年10月20日雪梨歌劇院的開幕式邀請了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親臨現場,卻對烏特松隻字未提。雪梨歌劇院當初建築預算是720萬澳幣,最後花了新南威爾斯州政府1億200萬澳幣(當時約當1億美金),完工成本是當初預算的16.6倍。期間對烏特松的正負評論皆有,然而2005年 Bent Flyvbjerg 教授在 Harvard Design Magazine 發表文章說到:『十數餘倍的建築成本才是雪梨歌劇院的真正建築成本,烏特松淪為當時政治角力的犧牲者。因為雪梨歌劇院的超支醜聞,讓烏特松日後無法創作更多代表作。』言下之意似乎是說:如果烏特松不要辭職,也許雪梨歌劇院會比現在更好,烏特松日後也能創造更多偉大建築。


 


2003年3月28日雪梨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為表彰烏特松對雪梨歌劇院的貢獻,授與Science in Architecture(honoris causa)建築榮譽博士學位,由烏特松的兒子 Jan Utzon 前往雪梨接受這項榮譽,據說當時高齡85歲的烏特松因為生病無法前往。同年4月烏特松獲得2003年度 Pritzker Prize,此為建築師最高榮譽獎項,即建築界的諾貝爾獎。同年10月雪梨歌劇院成立30週年紀念日當天,烏特松從丹麥透過視訊連線,祝賀雪梨歌劇院,他說自從37年前(1966年)離開後,再也沒有回到雪梨,但是他的建築精神以及設計筆,要比任何人都接近雪梨歌劇院。


 


偉大的雪梨歌劇院建築於2007年6月28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烏特松為了雪梨歌劇院的付出以及中途撤出,導致當時業界及大眾不一的評價,多少束縛了其後烏特松在建築業界的創作、接案、競標機會,烏特松因為澳洲而付出的人生成本,的確值得澳洲人的尊敬,幸好在他85歲(2003年)時,能夠獲得實至名歸的公平對待。


 


最後來說說雪梨歌劇院的屋頂,下一篇文章再來介紹去雪梨歌劇院做什麼、看什麼?遠看雪梨歌劇院是一片雪白的屋頂,大家就近看下面的相片,才知道是由105萬6,000片乳白色、白色相間的磁磚舖設而成的,這些是瑞典製的磁磚,經過特殊防霉釉面處理,雖然當初製造廠商宣稱特製磁磚不怕海風侵蝕、不必清洗,但是雪梨歌劇院管理委員會還是定期派員維護。這個遠看像白色的半球狀或瓣狀屋頂,夜晚時分加上燈光投射,還會幻化出夜晚迷濛的光彩,Amy 姊這次沒機會拍它的夜景,下次回台中再找出雪梨歌劇院夜晚的明信片 PO 給大家看。


 



105萬6,000片乳白色、白色相間的磁磚舖設而成的屋頂
近看下方還是沒有舖磁磚的水泥舖面ㄟ,實在有點~


 


 


PS:PIXNET 更新系統,Amy 姊先回來這邊 PO。


Amy 姊突然發現,才寫到雪梨第二天的遊記。
怎麼會這樣啊!大家是否和偶一樣快受不了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y520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