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花蓮 馬太鞍濕地生態園區 欣綠農園


 


說到地理和歷史,真不是 Amy 姊的強項,自己又沒小孩,根本沒啥機會陪讀複習之。因此,寫遊記的時候,就趁機加強學習。有時候看格友家的遊記,自己會出現這些怪毛病:『除了字小、畫面刺眼或太凌亂會讓老花 Amy 姊讀不下去之外,如果 Amy 姊搞不清楚遊記描述的地點在什麼地方或怎麼去?也會看不下去。』因為搞不清楚在什麼地方,就沒辦法去玩啊!所以,Amy 姊的遊記多少會紀錄著相關的地理和歷史,看起來或許冗長,可是卻能增強系統式的記憶喔!呵呵呵,說真的,沒時間或沒興趣滴朋友不妨直接跳過去嘿!


 


提到花蓮縣,按照面積來排,可是台灣第一大縣!它東臨太平洋,從秀林鄉和平村的和平溪到豐濱鄉的大港口止,共有 120 公里長的海岸線。(備註說明:台東縣海岸線長達 176 公里,才是全台灣海岸線最長的縣份。)花蓮縣境內較大的河川,從北到南依序為和平溪、立霧溪、花蓮溪和秀姑巒溪(請參照 重要河川圖-經濟部水利署):


˙和平溪(舊名大濁水溪)發源於南湖大山的東向坡,全長 42 公里,是花蓮縣、宜蘭縣的界河。(請參照 和平溪- Wikipedia


˙立霧溪發源於合歡山與奇萊北峰之間,其中游部分鑿過結晶石灰岩及花崗麻岩質地的谷地,形成高差達一千餘公尺的太魯閣峽谷,是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精華所在。立霧溪的峽谷在地質學上稱為鋸切谷,被評為世界級河蝕地形風景,為花蓮之寶。(請參照 立霧溪- Wikipedia


˙花蓮溪主流發源於大富西方偏北的興魯郡山,集支流馬太鞍溪、萬里溪、壽豐溪和木瓜溪,沿著花東縱谷向東北流,於海岸山脈最北端的花蓮山注入太平洋。(請參照 花蓮溪- Wikipedia


˙秀姑巒溪發源於臺東縣池上鄉的大坡池,另一說法是發源於花蓮縣、台東縣之縣界崙天山南麓。主要支流有富源溪 (馬蘭鉤溪)、紅葉溪、太平溪 (豐坪溪) 、卓溪、清水溪及樂樂溪。沿花東縱谷由南向北流,在瑞穗附近折而向東,切穿海岸山脈,於花蓮縣豐濱鄉的大港口注入太平洋;河流長 81.15 公里。這條河沿岸風景秀麗,水流湍急,1981年起因泛舟運動崛起而馳名全國。下游河口建有長虹橋。最著名的景點是河床中的巨大白石,稱為漱玉奇景。潔淨的溪水孕育繁殖著兩種國寶級珍稀魚類:高身鮕魚(俗稱鰻仔)、何氏棘扒(俗稱卷仔),均屬法令保護物種。(請參照 秀姑巒溪- Wikipedia


 


花東縱谷的形成是源於 7,000 萬年前,中央山脈在澳亞板塊撞擊的造山運動中,以及 400 萬年以來,菲律賓板塊的擠壓突起出海岸山脈而交互影響所致。縱谷位於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間的狹長谷地,跨越花蓮至台東的綠色走廊,北起木瓜溪南至卑南溪。至今,這個複雜的板塊運動仍在進行,因此,乃造成了如今花東縱谷一帶多樣的地貌現象。


 


 雖然 Amy 姊上網找資料粉辛苦,但是,非常謝謝大家很有耐心地讀完花蓮縣相關的地理簡介!偶家 Agnes 安排的行程剛好由南邊蝴蝶谷、馬太鞍等等,一路往北玩到太魯閣國家公園。下面的地圖可用以說明蝴蝶谷、馬太鞍的相對位置及花蓮溪流域。立霧溪及太魯閣國家公園則座落在地圖上(北)方看不到的地方,後面的遊記會再寫到。


 



馬太鞍位置

本圖來源:Google 地圖


 


接著,來了解馬太鞍的地理位置以及和馬太鞍息息相關的阿美族。馬太鞍溪與烏卡蓋溪(現今大興溪)形成了一塊沖積扇地形:馬太鞍。請對照上面這張地圖,找出左下方(西南方)的馬太鞍溪(又稱馬鞍溪),它是花蓮溪的支流之一,源自丹大山北邊,流經花蓮縣萬榮鄉、鳳林鎮、光復鄉等鄉鎮,為鳳林鎮、光復鄉之界河,與光復溪匯流之後為花蓮溪。


 


台灣東海岸地區的原住民包括幾千年前就來到的阿美族、泰雅族、布農族、平埔族等,漢族則是幾百年前、約清朝同治時期才來到。阿美族人是最早來到台灣東海岸的原住民,傳說遙遠的年代,當洪水淹沒大地之時,有個名叫督季的女子,帶著她的弟弟拉拉幹,機警的跳上一個木臼,隨波逐流逃生。他們在水上漂了很久,後來才漂到奇拉雅善,即今之花蓮縣豐濱鄉的里牙津山(又稱『貓公山』,位置詳上圖。)登陸,從此在這兒定居並結為夫婦,傳衍後代。後來子孫慢慢多了起來,就分支遷徙出去。現在的奇美、烏雅立、巫老僧、烏溺、謝得武、掃叭頂、加蚋蚋、荳蘭、里漏、壽豐、月眉、鳳信、馬太鞍、太巴塱、富源、樸石閣、水璉、貓公、青浦等地,大多住著阿美族人,也就是阿美族人至少在花蓮地區就開拓了這些地區。


 


據此,馬太鞍許久以來就是阿美族人的傳統生活區塊之一,馬太鞍部落範圍跨六個村:大馬村、太平村、大同村、大全村、大興村、大富村。千百年來,馬太鞍這裡長滿了樹豆,因此阿美族人稱此地為『vataan』(阿美族語『樹豆』的意思;漢譯『馬太鞍』),這就是馬太鞍地名的由來。


 



花蓮縣光復鄉旅遊建議行程及地圖

本圖來源: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
除了馬太鞍濕地生態園區,這地圖還建議了光復鄉其他旅遊行程。
阿美族部落與太巴塱部落(圖右)同為光復鄉最古老的兩個部落。


 


馬太鞍既是阿美族語的『樹豆』,也是阿美族最大部落所在的稱呼。因鹽水港製糖廠(現今 花蓮觀光糖廠或光復糖廠,請參照上圖。)之設立,須在其北方的土地(包括馬太鞍)廣植甘蔗,而使得最早在馬太鞍生活的阿美族人被迫遷移至其他區域,例如花蓮縣鳳林鎮、壽豐鄉、吉安鄉、豐濱鄉、光復鄉、長濱鄉、瑞穗鄉、奇美鄉、玉里鎮、富里鄉及花蓮市、台東市、馬蘭、都蘭等平地及屏東縣滿州鄉,迄今阿美族總人口數約十三萬九千多人。而今,馬太鞍則成為《馬太鞍濕地生態園區》。


 



樹豆


 


阿美族人平日以樹豆『vataan』(音同馬太鞍。)為主糧。這種樹耐旱耐貧瘠,它的豆莢成熟後,採下來剝開,裡面的豆子像紅豆,但是顏色則有棕、黃、黑、花等色,可保持多年而不易壞,煮熟樹豆的味道美味獨特。阿美族人認為吃了樹豆,身體會強壯,所以將樹豆的豆子當成吉祥物般攜帶、到處播種。


 


末了,來說說阿美族名稱。原來在花蓮縣豐濱鄉的里牙津山(貓公山)登陸的原住民部落自稱 Pangcah(漢譯『邦查』);南方卑南族卻稱呼他們 Amis(漢譯『阿美』),意為『北方』之意。後來,因為日本學者著作等影響,統治政府最後定名全族族名為阿美族。目前,南部的阿美族自稱 Amis(漢譯『阿美』),而北部則自稱為 Pangcah(漢譯『邦查』),後者才是部落的原始名稱喔!不過,Amy 姊在後續文章裡只好繼續使用『積非成是』的用語,亦即沿襲使用『阿美族』或『阿美族語』,否則,一般大眾看到 Pangcah(漢譯『邦查』),應該會霧煞煞吧!。


 


馬太鞍濕地、欣綠農園


待續‧‧‧


 


 


因為暑假~
本篇文章雖開放回應,懶懶滴 Amy 姊卻無法回覆喔!
大家隨意看看就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y520JJ 的頭像
    Amy520JJ

    Amy520JJ

    Amy520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