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位於香港大嶼山西南方,是香港境內最偏遠的漁村,人口約二千人。大澳三面環山,西面向著伶仃洋,是觀賞日落最理想的地方。『大澳』素有『香港威尼斯』的美稱,最近更成為香港假日遊玩的熱門地方。
大澳‧棚屋的景觀
據說漢代年間,大澳就已有人定居。然而可考的文獻只能追溯到宋代(西元960年~1271年)年間,據此大致推敲出大澳這個小漁村是超過1000餘年歷史的。據說在宋代,大澳鹽業的生產已甚具規模。明朝(西元1368年~1644年)年間,因政府實施『散離政策』,中國沿岸五十哩的居民按規定要內遷。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願內遷的人就跑到大澳暫居。
大澳還曾經是香港海魚供應的主要漁業基地,近幾百年來亦曾是珠江口一帶最繁盛的港灣。當初西班牙人第一次到達中國,便是在大澳的番鬼塘村登陸,取水修船。大澳至今仍保留香港開埠初期古樸的漁村風貌,這樣說,大家就知道走在大澳,肯定是彷彿墜入千餘年、百餘年前的時光隧道。當時的繁忙及規模,不能以今日的眼光去衡量,畢竟大澳的確曾經是繁盛的漁港,即使現在沒落,卻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地保留了最原始古樸的漁村風貌及窄狹巷弄中的淳樸風情。
大澳‧漁鄉風情
因此,若要比較精確地描述大澳,我認為應該是說:『大澳是個古老的漁村,充滿漁鄉風情。』無論是棚屋的景觀、新興建的海濱長廊,或富特色的小小古文物博物館及當地信仰廟宇、古老寂靜的窄狹巷弄,以及極富漁村特質的伴手:鹹魚、蝦醬、蝦膏等,種種都讓漫遊於此的旅客頓時回到舊時日,凡是到這兒的人,腳步會漸漸放緩,說話會開始慵懶,不會汲汲營營一定要看到什麼景點,這就是淳樸無華的大澳,能讓人毫無壓力隨意走走看看的大澳。可是,拜託!何必說『大澳』是『香港威尼斯』呢?這是極錯亂的類比,如果是懷著看『香港威尼斯』的情懷與憧憬來到大澳,只消第一眼,心情與認知肯定崩潰!突然想到~大澳還比較像鹿港!雖然我也只去過鹿港一、二次而已。巴士到達大澳時,我一步下巴士,空氣中頓時瀰漫著海腥味,約略皺了一下眉頭。ㄏㄡ!比桃園永安漁港的海腥味更濃些!請原諒我如此說,身為一個素食人,置身大澳這個漁村,不會想到要去吃街邊的燴魷魚或風味海鮮,這時還真慶幸自己在寶蓮禪寺吃了午餐
。
大澳‧近出海口的棚屋及漁船
走入大澳街道前,在河口看到一艘漁艇,正在叫賣當天的漁獲,我不忍地看看那些魚,連拍照時手都會顫抖。
可憐的魚
接著必須走過一座小橋到對岸,就看到大澳入口。穿過這個入口,才可以開始漫遊大澳的大街小巷。其實沒有大街啦!最大的一條永安街就是巷子的大小!其他都是蜿蜒在山邊水旁的曲折小小巷。
大澳入口
大澳最大的街~永安街
永安街裡幾乎是與漁產有關,例如風味海鮮餐廳或賣鹹魚、蝦醬、蝦膏、魚貝乾貨等,我居然還看到攤子上有乾燥的鴨胗。跟大家提醒一下,如果沒有熟人帶,到大澳就不要買鹹魚。真正大澳製造的鹹魚少之又少,在永安街上賣的鹹魚都來自菲律賓、越南或澳門。對我來說,這條街腥味實在太濃,因為有頗多類似『大澳老友記』的小店,這種海腥味真的不得我心,以致我是快步略過永安街,居然回到台灣後,才發現忘了尋找茶果!出發之前曾在網路上看到『在永安街有一間老字號的小食店,所賣的都是大澳特色小食,以花生、芝麻、糯米粉等作材料的甜茶果、咸茶果口感煙韌,橙色的南瓜茶果是新口味的茶果,而細細粒深綠色雞屎籐(又名清明仔),以眉豆、花生、糯米粉作材料,熱騰騰的,清熱解毒又清香,口感一流,每件只賣$3,抵食抵食!』值得吃?我連看都沒看到ㄟ!雖然我的確去了永安街!
大澳老友記
大澳‧寂靜的巷弄
穿梭在永安街,看到了當地不大的關帝古廟、天后古廟,應該還有楊侯古廟、洪聖古廟,可~就是沒經過。不過我一向的習慣是不正對著廟宇拍照,經過關帝古廟、天后古廟時,只有雙手合十,虔心膜拜。之後鑽進更小的巷弄,看到更多鐵皮屋,屋前有一兩條魚被剖開,直接以麻繩掛在烈日下曝曬,應該是居民自己曬來吃的吧!說也奇怪,我在大佛昂坪巴士站等車時,還是剛下完雷雨的陰天,坐了十餘分鐘的巴士抵達大澳時,卻變成出大太陽,我覺得當時自己彷如被曝曬在烈日下的魚!有多熱呢?本來我穿短褲、小可愛,外罩一件七分袖棉衫,到了大澳,看到外國美眉全部只穿小可愛的涼爽樣,我也不管會不會嚇到人啦!把棉衫脫掉,就這樣走在下午二~四點的大太陽下。回到台灣以後, JJ 有一天突然問我:『怎麼皮膚這麼黑!』 我想想,應該就是那一天曬得變成鹹魚乾吧!
將漁艇開到棚屋下方,爬上水邊架附在棚屋的階梯,就可以回家。
走進更裡面的羊腸小徑,又看到了棚屋。大澳居民以前以捕魚為生,當時漁民依實際需要,在水上興建了棚屋,以方便將漁艇開到棚屋下方,爬上水邊架附在棚屋的階梯,就可以回家。
最早棚屋是以坤甸木和木板作為支柱,的確是樸實無華的漁民住所。大澳的棚屋密密麻麻建於海面兩旁,充滿漁鄉風情,約有200多年歷史。在2000年7月1日,一場大火燒毀了近90間棚屋,現在仍可見到火燒棚屋後的遺址。後期有些居民以鐵皮和木頭建造新棚屋,卻依舊保留棚屋的特色,所以目前大家看到的是新舊交雜的棚屋區,新棚屋與舊棚屋對比,各有異趣。
大澳‧新舊交雜的棚屋區
近看樸實無華的棚屋
大澳海水潮漲潮退的差距很大,潮漲時海水極為高漲,有時還會海水浸街。威尼斯的聖馬可廣場到了秋冬,高漲的海水有時也會淹沒聖馬可廣場,大多時候是淹到50cm高,有時海水漫過聖馬可廣場的高度幾乎可達100cm。也就是因為大澳的水鄉風情、河道縱橫、漁艇穿梭、棚屋、海水浸街,所以大澳有香港威尼斯之稱。不過,對一個國家或城鎮的感覺,不單只著墨於觀看時的表象,而是離開這國家或城鎮後深植人心的終極感覺。威尼斯的終極感覺是沒有海腥味的悠哉、嘉年華、浪漫、正當時,而大澳的終極感覺則是海腥味的寂靜、漁村、混雜、原始。
如此說,只是呼籲香港不要再把大澳當香港威尼斯來宣傳觀光,落差實在太大了!會給觀光客不適當的期待。應該是直接以淳樸原始的海鮮漁村來宣傳大澳,會比較妥當,這樣才不會有跌破眼鏡的感覺。
聽當地人說,在大澳還可以乘搭遊覽觀光小船穿梭棚屋水道,接著駛出大澳島,轉彎,駛往位於大澳西北面的將軍石。小船的所在位置只能見到將軍石的腳!必須要駛到更遠的地方,才有辦法看出這將軍石全貌好似一位將軍倚石休息。還聽說,可以坐船去追蹤中華白海豚的蹤影呢!我因為一個人,顧慮到安全,所以沒有去搭遊覽觀光船,反正去香港的機會多,山水有相逢!
這照片讓我記憶著~去大澳時,正是荔枝季節!
至於如何去大澳?請參考嶼巴路線圖,我是從大佛與昂坪市集之間的『昂平巴士站』,搭乘21號巴士去大澳,需時約15分鐘,巴士可刷八達通卡為HK$6.6。也可以先坐快艇到梅窩,再由梅窩搭乘1號巴士去大澳,約40分鐘,巴士可刷八達通卡為HK$10。嶼巴公司另售「大嶼通」一日票,可以於當天無限次乘搭嶼巴所有路線(不包括1R,X35及通宵(N)線),成人平日售價$30,假日售價$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