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春》1868-1873
畫布油彩 86*111CM
《傑昂-法朗斯瓦‧米耶》

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完成《春》,一貫的寫實風格透露些許詩意。
可惜1875年米耶過世,計畫中的四季系列無法完成。
(本畫作掃描自奧賽美術館,解析度不好,大家忍耐些。)

 

Amy 姊之前提過要上台北看這兩個畫展:國立故宮博物院 印象畢沙羅 國立歷史博物館 驚艷米勒─田園之美畫展。其實,之前看到主辦單位不妥的翻譯宣傳,就已經感到錯愕,畢竟法國藝術家及畫派,還是以法文發音來翻譯為佳。國立故宮博物院及國立歷史博物館以英文發音來翻譯法國藝術家及畫派,因此而出現的中文音譯,就有失國際禮儀,似乎不尊重法國,也連帶使得全體國民難得的國際級藝術饗宴出現小缺陷,舉國上下全盤接受了不妥的翻譯。

 

例如 Impression(印象)派畫家 Camille Pissarro,以法文發音來翻譯,中文發音應該比較接近《卡密‧畢沙禾》,現在國立故宮博物院將 Pissarro 翻譯為《畢沙羅》,還好 Impression 不是採音譯,而是採意譯為《印象派》,這樣就少鬧一個笑話。

 

再例如 Barbizon(巴比容)畫家 Jean-François Millet,以法文發音來翻譯,中文發音應該比較接近《傑昂-法朗斯瓦‧米耶》,現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將 Barbizon 翻譯為《巴比松》,還將 Millet 翻譯為《米勒》,令人雙倍痛苦。

 

Amy 姊完全沒有要賣弄自己懂法文,其實只要稍微知道法文的基本發音,就可以發現主辦單位對基本的翻譯細節沒有多加費心。好啦!現在舉國上下、老老少少都知道畢沙羅、巴比松、米勒,連 Amy's Pa 也不例外,導致 Amy 姊也沒辦法扭轉自己父母朗朗上口畢沙羅、巴比松、米勒。這是笑話,卻也令人心痛!是台灣長期接受美國文化的影響所致嗎?在台灣似乎一切都以英文為出發點,其實到了歐洲就會發現,並不是每個看起來是洋人長相的人都說英文,法國人尤其不愛或不屑說英文滴 。那麼,國立故宮博物院及國立歷史博物館明知展覽畫作是法國藝術家,卻還以英文發音來翻譯藝術家的畫派及名字,可以說用心嗎?這是令人無法承受的小缺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y520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