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翁提布~
這是雙關語,就是這次我們又再見到翁提布老城,但也是我們最後一次巡禮翁提布了。
這張照片裡是一樣蜿蜒的小巷弄,建築物雖然舊舊的、染上了歷史的風塵,卻吸引人一再駐足,像極了威尼斯的後巷。
再見翁提布~
這是雙關語,就是這次我們又再見到翁提布老城,但也是我們最後一次巡禮翁提布了。
這張照片裡是一樣蜿蜒的小巷弄,建築物雖然舊舊的、染上了歷史的風塵,卻吸引人一再駐足,像極了威尼斯的後巷。
蔚藍海岸,由南(坎城)向東北行進,在進入義大利邊境前,法國的最後一個海邊小鎮就是檬頓(Menton),整座城鎮,其實洋溢著濃厚的義大利風情,我覺得到處都是提供義大利餐點的餐廳(當然也是有麥當勞啦!)。
檬頓 路標,再開過去就是義大利啦!
坎城最著名的大道是『小十字大道』(Boulevard de la Croisette),與海灘平行,面對的是坎城灣(Baie de Cannes)。『小十字大道』底端,也就是照片中間底端是節慶宮(Palais des Festivals),沿著『小十字大道』行走,左邊是沙灘,右邊植栽外的大道旁有更多高級的飯店和精品店。除了節慶宮前的一小塊沙灘開放供大眾使用外,其他的海灘都歸高級的飯店或餐廳所有,必須付出高額的住宿費或入場費,才有機會在私有沙灘上曬太陽。
小十字大道
在蔚藍海岸的諸多城市旅行,其實不大需要地圖,原因之一是城小(尼斯算是其中人口最多,也只有三、四十萬人口),另一個最大原因是所有的海岸都是在南邊,所以要迷失方向真的很難。
在坎城(Cannes,法文發音是K-a-n-e),面對南邊的坎城海灣,從辦影展的節慶宮(Palais des Festivals) 向西走,會經過老港口(Vieux Port),看到往右的佛維勒市場(Marché Forville)的指示牌時,就可以開始上坡一直走到山丘上(切巴里耶山Mont Chevalier),這裡是俯瞰坎城最佳的地點,也就是下面第二張照片,照片左邊是卡斯特城堡,現在是作為博物館(Musée de la Castre),有相當出色的地中海、太平洋及中南美洲等人類考古學收藏;照片右邊(有鐘塔的地方)是16~17世紀興建的聖母教堂(Eglise Notre Dame d'Espérance ),在山丘附近蜿蜒的小街道,當地居民稱為老城(Suquet),以前聚集貧民,現在則有很多咖啡店、熟食冰淇淋外帶店及小巧的各式商店,很適合一個人慢慢逛。
蔚藍海岸如果沒有了陽光,便失去了優勢,成了灰矇海岸。
剛到坎城頭兩天,滴滴答答地下著雨,天空是灰灰的,海是濁濁的,讓人完全沮喪到開始懷疑為何世人對坎城如此推崇。就看看下面這張陰天的坎城照片,真不知美在那兒?
『蔚藍海岸』指的是從法國南方的城市土倫(Toulon)沿著地中海岸,往東北延伸到義大利海岸。而這其中最有名的一段,是普羅旺斯東南角地中海沿岸,從坎城(Cannes)向東北延伸,沿岸經過翁提布(Antibes)、尼斯(Nice)、摩納哥(Monaco)至檬頓(Menton),這70km的海岸名稱是Riviera,但自從1887年,詩人Stephen Liegeard寫了一本書名為蔚藍海岸(La Côte d'Azur)描繪此地風光後,『蔚藍海岸』反而比本尊名稱『Riviera』更有名。
尼斯的蔚藍海岸(尼斯的海灘是小碎石喔!)
尼斯住宿旅館
先聲明一下,我不是不喜歡法國,而是覺得一樣的錢,如果就得到的旅館餐廳的價量滿足、放鬆解脫及禮遇、風景,法國根本不是瑞士、加拿大及澳洲、夏威夷等地的對手。我和JJ一致認為除非沒有地方去了,或者開會,否則我們不會選擇法國當度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