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濕地公園位於天水圍北部~彌償因天水圍的都市發展而失去的濕地
香港濕地公園位於天水圍北部,其所處的土地原本擬用作生態緩解區,以彌償因天水圍的都市發展而失去的濕地。在1998年,前漁農署(現更名為漁農自然護理署)及前香港旅遊協會(現更名為香港旅遊發展局)展開了一項有關把該生態緩解區擴展成為一個濕地生態旅遊景點的可行性研究,名為『國際濕地公園及訪客中心』。研究的結論是可在該生態緩解區發展一個濕地公園,而不削弱其生態緩解功能。香港濕地公園的發展更可將該生態緩解區提昇成一個集自然護理、教育及旅遊用途於一身的世界級景點。香港特區政府及後亦將香港濕地公園計劃列為其中一個千禧年發展項目。香港濕地公園於2006年5月19日舉行開幕典禮,並於2006年5月20日開放予公眾。
香港濕地公園的開放時間為逢星期一和星期三至日早上10時至下午5時,逢星期二休息(公眾假期除外)。香港濕地公園的入場費為成人每位30港元,小童、學生、長者每位15港元,並有優惠套票予團體和家庭訪客。市民可上網查詢有關詳情,網址為 http://www.wetlandpark.com。團體亦可通過網上預訂門票。
如何去?(其他交通方式請參照 香港濕地公園 交通)
我是持八達通卡搭地鐵荃灣線,在地鐵【美孚站】轉乘九廣西鐵至【天水圍站】,在九廣西鐵【天水圍站】同一車站內,走下一樓的階梯,就可以看到輕鐵列車候車站,可以搭乘705或706號循環線輕鐵列車,在【香港濕地公園站】下車。705或706號只是繞圈圈的方向不同,花費時間差不多相同,全程約需35分鐘。
輕鐵路線圖~705號(綠色標示)或706號(紫色標示),都可到【香港濕地公園站】。
坐九廣西鐵可以免費轉乘輕鐵列車,但是大家要記得,來回兩次,出入九廣西鐵【天水圍站】及輕鐵列車【天水圍站】、【香港濕地公園站】,每次都要到車資計費機器刷一下八達通卡,機器自然會辨識,只要是在30分鐘內由九廣西鐵轉乘輕鐵列車,機器是不會扣輕鐵列車的票錢(約HK$3.5,不知道有沒記錯?),大家要記得刷,才不會被誤認逃漏區區HK$3.5的票錢或錯過免費轉乘時間30分鐘。
我去香港時是六月初,碰巧遇上濕地公園正在慶祝滿一週年,不過實在看不出來他們是怎麼個慶祝法?只有路旁旗幟露出端倪,其他一切如常。大家去香港濕地公園,一定要記得~星期二休息(公眾假期除外)!我就是星期二早上想去,還好早餐喝咖啡時再翻開旅遊書看看,這才發現星期二休息,臨時更改隔天再去。否則地鐵轉啊轉,到【美孚站】再搭九廣西鐵轉乘輕鐵列車,一路晃到【香港濕地公園站】,就已經一個多小時了,再沿著路旁香港濕地公園的旗幟,步行五分鐘,才會看到香港濕地公園,這樣費時費力,如果在休息日跑去,可不太好玩吧。
香港濕地公園滿一週年的旗幟
還有,吃嚴格素食的人,請務必自備攜帶食物前往!因為園內【大家樂】餐廳沒有替素食者設計任何菜色,素食者只能喝到飲料,連素食沙拉都吃不到。【大家樂】唯一提供 cheese 土司,但是有些素食者還是不能吃,而且它還挺貴的,非常不划算。但是呢!很重要的一點!建議一定要先吃飽,才開始濕地公園之旅。因為裡面很大,很有得走,會讓人走到餓得兩眼昏花。因為格友 Christine 推薦香港濕地公園(Christine,謝謝推薦喔!),亦囑咐我自備食物,因此,我先是在地鐵站內【西龍傳香飯糰】買了一個雙色素食飯糰。
【西龍傳香飯糰】
其實抵達香港時,我們都是坐計程車前往住宿地,視遠近及過路費、過橋費而定,差不多都要花掉300~500港幣,如果要嚐試坐勞斯萊斯到半島酒店,應該是700或800港幣之多,我倒是不知道現在是否有因應油價調整。離開香港時我們都是搭地鐵到【香港站】或【九龍站】或【青衣站】,再轉機場快線到機場。這次就是在【青衣站】轉機場快線,地鐵加上機場快線的交通費用,每人只需要60餘港幣,中途我還可以趁機在地鐵站內買雙色素食飯糰。機場是有提供素食的餐廳,至少有兩家,菜色有限,不是專精的素食喔,我吃過了,真還不如這個雙色素食飯糰帶給我的滿足大。當然,機上預約了素食餐,也是有得吃,不過,那也不挺好吃就是了!
雙色素食飯糰(HK$16)
到了濕地公園已經中午十二點了,決定先把飯糰吃掉,這樣就不必拿著,等我逛完濕地公園,已經是下午四點,好餓啊~還有好渴啊!我在【大家樂】只找到珍珠奶茶及cheese土司,我忘了多少錢,當時感覺不划算便是。吶~我已經告訴吃素的朋友,只帶一個飯糰去濕地公園是不夠補充被消耗掉的體力,如果又有人不小心複製我餓到昏的經驗,我會笑妳(你)喔!
珍珠奶茶及 cheese 土司
爲什麼我會餓到昏?因為這個濕地公園好大喔!一開始買票進入訪客中心,就連接著濕地互動世界,裡頭設有五個展覽廊、一間放映室、禮品店、【大家樂】餐廳、一個室內遊戲區(沼澤歷奇)及一個資源中心。五個展覽廊面積由250(76坪)至1,200平方公尺(363坪)不等,全部室內面積就有10,000平方公尺(3,025坪)。
訪客中心
通透的訪客中心可以看到室外的濕地生境
我光是看完室內展覽廊、放映室,有關生物多樣化、文明發展、環保及濕地教育的各式媒體及模型的解說,就已經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感覺抽離,好像下半身那雙腳不是我的!
濕地解說
多媒體濕地解說~坐在椅子上,往上看世界各地濕地解說。
亞馬遜河的食人魚~我拍得不清楚,大家得親自去瞧一瞧囉!
後來,走出室外,說是有61公頃,專為野生生物而設的戶外生境。還好,沒有全部開放,不然我可能需要一台小車,載著我走吧!
保留區~遊客止步!我也很高興,沒有全部開放。
不過,在室內已經走累的我,居然很 enjoy 走在室外。那天雖然天氣預報是暴雷雨,但是從早餐後出發,便一直出著大太陽。我是不怕曬的人,出門不喜歡拿洋傘或帶帽子,就這樣悠哉無負擔地走著,所以說先把飯糰吃掉是對的!
就這樣悠哉無負擔地走著!
蓮(荷)花及睡蓮池~蓮花就是荷花,它與睡蓮的差別,請參照 桃園觀音‧莫內的花園3。
室外的濕地保護區有人造濕地、為水禽而重建的生物環境,包括溪畔漫遊徑、演替之路、紅樹林淨橋和三間分別位於河畔、魚塘和泥灘的觀鳥屋,引領遊客走進不同的生境,尋訪各式各樣的有趣生物。
溪畔漫遊徑
紅樹林淨橋
招潮蟹挖洞居住在河口及海岸潮間帶泥質灘地,退潮才出洞進行覓食及求偶等活動,屬於半陸生性蟹類,常大量出現於紅樹林沼澤或海埔新生地泥灘。以泥中的有機質為食物,用小螯足挖取泥巴進食,經過濾食後,不能吃的泥沙由口器吐出呈丸狀,叫做擬糞。
招潮蟹
招潮蟹雄雌說明圖
雄蟹:一大一小螯~雄蟹會揮舞大螯來求偶及保衛地盤,並做為打鬥的武器。
有的雄蟹大螯長在左邊,有的雄蟹大螯長在右邊喔!
雌蟹:雙小螯。
彈塗魚和其他的魚類一樣,以鰓呼吸,普通的魚必須把溶有氧氣的水吸進口裏,再讓它流過魚鰓,魚鰓中的微血管再把氧氣過濾供身體使用。除此之外,彈塗魚還可以皮膚呼吸,在彈塗魚頭、鰓蓋表面的皮膚充滿了微血管,並且與鰓的鰓動脈相連結,彈塗魚頭鰓表面的皮膚可以直接呼吸空氣,然後由微血管送入鰓動脈,供身體使用。另外,彈塗魚的鰓腔也有一個可以儲存水份的地方,在牠們離水的這一段時間內,這些備用水裏的溶氧可以派得上用場。彈塗魚如果離開水太久,致使頭鰓表面的皮膚太過乾燥,就無法進行皮膚呼吸,而且彈塗魚的鰓腔中備用水中的溶氧也會耗光,因此它大概只能離開水體四、五十分鐘。
彈塗魚~我的恐龍相機已經盡力了,還是拍不清楚
。
我又要說啦!老天爺真是疼我!那天先出了大太陽,當我在室外晃一圈,決定進去觀鳥屋賞鳥,進入觀鳥屋前,還看到『雷暴警告,現正生效』的立牌,我心裡想~大太陽的,哪來的雷暴?坐在觀鳥屋內,有望遠鏡及椅子,還很舒適,不會熱,因此我忘神地看了白鷺鷥、水鳥,過一會兒,居然真的下起大雷雨來了,還好我坐在觀鳥屋內,要不然我又沒帶傘,室外一片空曠,若真要跑到室內的訪客中心,一定來不及,肯定成落湯雞。
觀鳥屋~還有『雷暴警告,現正生效』的立牌
觀鳥屋內,有望遠鏡及椅子
觀鳥屋內觀賞河畔生境
大雷雨約下了十餘分鐘,這段為觀鳥屋庇護的時間,非常沉澱舒適。彷彿置身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河畔真是迷濛得美!出了觀鳥屋,天氣是陰天,不會有泥濘感。這樣的天氣,正適合帶著一顆愉快的心,踏上歸途。
歸途看到的花~可能是孤挺花吧!
(結果它是蜘蛛蘭 Spider Lily 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