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個月有一週末晚上,我和 JJ 外出,剛好肚子極餓,便跟 JJ 說去吃素食石鍋拌飯再回家,結果居然得排隊半小時才進去吃。我後來邊吃邊跟 JJ 嘀咕~早知道要等半小時,就回家自己煮。結果這個週末下午出去,一下就又快到晚餐時間,我好像被制約~每次外出就想吃石鍋拌飯,不過這次學聰明了,跟 JJ 說回家自己煮比較快。


   


 有關石鍋拌飯( bibimnba ),我在 健康拌飯 裡曾經提過不必使用石鍋的『家庭式石鍋拌飯』做法。這次我就是使用白米做『家庭式石鍋拌飯』,而且因應 JJ 的胃不宜太過刺激調味,所以做出較不辣口味,但是 JJ 居然吃一口時就說比外面餐廳好吃。我自己也覺得~調整之後的口味,雖然使用較少量的麻油及韓國辣椒醬,但仍具備十足的香氣,其實真的比較好吃。


 


   


 


 材料~(處理如上圖) 


高麗菜洗淨切絲。白杏菜(莧菜)洗淨取莖(葉及嫩莖就拿去煮湯囉!)切小段備用。


茭白筍、綠蘆筍、玉米筍洗淨切片或切段,與黃豆芽一同入沸水川燙2分鐘,瀝乾,拌鹽(不必太鹹)及黑胡椒粉,置一旁備用。亦可替換口味拌香菇粉或唐味七辛粉。


海帶洗淨,剪小段,拌烤過白芝麻粒及胡麻油,置一旁備用。


豆乾、蒟蒻:事先滷豆乾、蒟蒻 (參照素油飯之如何做滷湯~),切細條備用。

滷麵腸、胡蘿蔔:麵腸、胡蘿蔔切段,先以油炒過,再以壽司醋、水、香菇醬油、有機砂糖、八角調醬汁加入鍋中,煮沸後轉小火煮至收汁入味,待冷後切小片備用。(如下圖左)



   


薑絲豆包:以胡麻油煎香豆包兩邊,再放入一撮薑絲及醬料(醬油、米霖、黑醋)煮至收汁,灑入烤過白芝麻粒,拌勻起鍋備用。亦可省略薑絲豆包。(如上圖右)


米:台東大地有機米加亞蔴仁子及上層放地瓜一起煮熟,煮熟後至少再悶十分鐘。亦可省略亞蔴仁子及地瓜。


  海苔絲:可以買現成的海苔絲,我請 JJ 幫忙,用一張海苔剪開。


 


 做法~


將1大匙胡麻油倒入不沾鍋,搖晃鍋子使之均勻塗佈鍋底。(如下圖左)


放入新鮮煮熟之白米(含亞蔴仁子,亦可省略)。(如下圖右)

   


再於上放置事先準備之高麗菜、茭白筍、黃豆芽、白杏菜、玉米筍、麵腸、胡蘿蔔、海帶、豆乾、蒟蒻、綠蘆筍,再入白芝麻粒、韓國辣椒醬(這次兩人份只放1茶匙)。(如下圖左)


打開瓦斯,轉大火,至麻油香味傳出,約2分鐘,再入1/2~1茶匙胡麻油(視個人喜好,我是放1/2茶匙)、些許香菇粉及唐味七辛粉,迅速拌勻(如下圖右)。


起鍋盛盤,旁邊放上地瓜條及薑絲豆包(亦可省略)。食用時灑上海苔絲,可以拌勻或直接吃都可以。



   


 


 後話~


這次其實應用了兩個剩菜~之前做好沒吃完、冷藏的滷麵腸、胡蘿蔔及滷豆乾、蒟蒻,其他現做材料的處理就只要洗淨切段、簡易調味,靠的是冷藏的滷麵腸、胡蘿蔔及滷豆乾、蒟蒻冰鎮後的入味。我跟 JJ 說其實在韓國,拌飯就是在消耗剩菜,所以有做小菜及滷湯之後幾天內,就可以接著做韓風素拌飯,才會既簡單快速又好吃。千萬不要所有材料都從頭準備,這樣就會覺得還不如去外面吃便宜省事,而且還不夠入味呢。


大家記得只要有海苔()、胡麻油、白芝麻粒及韓國辣椒醬這些韓國元素,就能做出韓國口味的拌飯,剩下的材料真的什麼都可以,拌起來都一樣好吃。如果可以拌蛋及泡菜的人,也可斟酌加入。


原本還擔心降低麻油及韓國辣椒醬的量,會不夠味,所以還多蒸了地瓜條及準備薑絲豆包,不過最後發現單吃拌飯就粉好吃了,但能夠搭配甜甜的地瓜條及薑絲豆包,也是別有風味的。真慶幸自己煮,我想以後應該不必再去那家餐廳排隊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y520JJ 的頭像
    Amy520JJ

    Amy520JJ

    Amy520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