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拿一條巧巴達( ciabatta )做了巧巴達三明治 ( ciabatta sandwich ),今天再拿半條來做輕食小點,把半條巧巴達剖面對切,再對切成四小塊,放上油漬番茄乾及青醬、橄欖,再灑上parmesan,略烤十分鐘,非常清爽好吃,這是我和JJ的下午茶。
不過,今天的重點是如何做巧巴達?
第一次做巧巴達,比較麻煩,要先花12個小時等待酵頭,以後只要麵團留下一小塊,放在室溫下,餵它吃些麵粉和水,就可以一直養著那酵頭。當然像我一樣怕麻煩、不養酵頭的人,每次做酵頭麵包時,就要從頭開始,在前一晚先做酵頭。但是加入酵頭做出來的麵包,會有一種特殊淡淡的微酸微甘微醺的發酵風味,漫長的等待是値得的 。
巧巴達( ciabatta )食譜參考來源:Bread by Eric Treuille & Ursula Ferrigno。
♣ 酵頭( starter 或 sourdough 或 the mother sponge )
材料:
乾燥酵母1/2茶匙、溫水150cc、冰牛奶3大匙、蜂蜜1/4茶匙、高筋麵粉150g。
做法:
1、將溫水、冰牛奶放入透明烤盤(食譜是用大圓碗,我用透明烤盤,方便觀察酵頭)裡,再把酵母灑進透明烤盤中,放置五分鐘後(讓酵母活化),加入蜂蜜,再攪拌溶解。
2麵粉過篩加入透明烤盤中,混合成麵糊,蓋上保鮮膜(不要完全密合,在某個邊緣掀開一些;保鮮膜也不要碰到麵糊)或茶巾,放著發酵12小時或隔夜。
剛開始的麵糊 經過五小時的麵糊
經過12小時或隔夜,做出了酵頭,開始準備發酵麵糰囉~
♣ 麵糰~
材料:
乾燥酵母1/2茶匙、溫水250cc、橄欖油1/2大匙、高筋麵粉350g、鹽1.5茶匙。
做法:
1、把酵母灑入已裝溫水之碗中,放置五分鐘後,再攪拌溶解。(下圖左)
2、然後把這酵母水、橄欖油倒入酵頭中(在透明烤盤)攪拌好。(下圖右)
3、再加入過篩的高筋麵粉、鹽(下圖左),攪拌形成濕黏的麵糰。繼續用飯匙 (食譜是用木杓)攪拌5分鐘,麵糰會出現彈性,與透明烤盤壁分離(下圖右)。
4、因為要讓麵糰發酵到兩倍大,透明烤盤太小了,只好將麵糰移到鍋子裡進行第一次發酵,所以我應該去買一個像鐵盆一樣大小的玻璃碗。蓋上鍋蓋(下圖左)或茶巾,放在室溫發酵,直到麵糰膨脹成兩倍大(下圖右),約需3小時(食譜註明的時間),但是等到2小時,我的這個麵糰就已經兩倍大了,因此決定不再等到3小時,不必按壓測試發酵完全與否,因為此時麵糰仍然很潮濕。
5、食譜說在烤盤上灑大量麵粉(我實驗結果認為只要灑一層就好,麵粉的量只要讓麵糰不會黏住烤盤及雙手即可,食譜害我這白痴灑了一大堆麵粉 ),雙手也沾麵份。將鍋中的麵糰,用飯匙刮出一半放到烤盤上(下圖左)。
用沾滿麵粉的雙手去拉長和伸展麵糰,漸漸使之形成長方形狀,約30cm長。操作過程如麵粉被麵糰吃掉,雙手及烤盤可再補充麵份,但是一次不要太多,只要讓麵糰不會黏住烤盤及雙手即可。將雙手置於麵糰兩側下方,慢慢將麵糰邊緣向下捲整型,這樣麵包烤起來才會向上隆起。另一半麵糰重複相同步驟做好。
6、兩塊整型完成的麵糰放置烤盤上,不必覆蓋,靜置20分鐘,麵糰會像發酵一樣伸展(下圖右)。
因為做這種麵包的麵糰真的很潮濕,我的實驗心得是雙手要輕輕的、耐心地、慢而有韻律地幫助麵糰拉長伸展,否則一不小心就會弄破麵糰,發酵產生的二氧化碳就會溜光,麵包做出來就沒有氣孔。
7、預熱烤箱220ºC,底部放一烤盆的冰塊。將烤盤上兩塊麵糰直接放入烤箱,關上烤箱門烘烤30分鐘,直至膨脹成金黃色,底部敲起來呈中空聲。中途冰塊完全溶解後,小心將盛水的烤盆取出,再關上烤箱門。
8、烤好的巧巴達放置網架冷卻。
上面這條先做,大家注意看,下方被我弄破一個小洞,烤完這裡就不會隆起。下面那條是後做的,那時才抓到要領,所以下面那條的形狀及膨脹度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