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位於香港大嶼山西南方,是香港境內最偏遠的漁村,人口約二千人。大澳三面環山,西面向著伶仃洋,是觀賞日落最理想的地方。『大澳』素有『香港威尼斯』的美稱,最近更成為香港假日遊玩的熱門地方。
大澳位於香港大嶼山西南方,是香港境內最偏遠的漁村,人口約二千人。大澳三面環山,西面向著伶仃洋,是觀賞日落最理想的地方。『大澳』素有『香港威尼斯』的美稱,最近更成為香港假日遊玩的熱門地方。
先複述一下~出發前的計劃:新界→東涌→昂坪360纜車總站→昂坪市集→寶蓮禪寺 (天壇大佛)→大澳→梅窩→渡輪→中環→旺角→新界(住宿處)。
今天帶大家一起散步的行進路線是:昂坪市集→天壇大佛。對啦!就是要去看大佛!
先複述一下昨天提過的~出發前的計劃:新界→東涌→昂坪360纜車總站→昂坪市集→寶蓮禪寺 (天壇大佛)→大澳→梅窩→渡輪→中環→旺角→新界(住宿處)。
今天行進路線是:昂坪360 東涌纜車站→昂坪市集。
昨天大家一起去乘坐了昂坪360纜車,在20~25分鐘的纜車旅程中,居高臨下遠眺遼闊的南中國海,途經香港國際機場、東涌灣及大嶼山,最後抵達【昂坪360 昂坪纜車站】。
上回說還要聊聊節慶宮( Palais des Festivals),大家有印象嗎?如果一時想不起,可以回去看看『導演、明星手印』:
法國觀光旅客最多的地點是聖‧米歇爾山(Mont St. Michel)修道院(St. Michel's Abbey),第二是凡爾賽宮(Château de Versailles),第三就是St. Paul de Vence。
聽到這事兒有沒感到很驚訝?JJ一直問我那巴黎鐵塔呢?可能第四吧!我隨口回答他。不過看了下面這張照片,還真耐看呢!
法國羅丹(Auguste Rodin)於1880年創作了這個沉思者(Le penseur ),照片中的沉思者當然不是原作,而是後來再翻製的青銅沉思者,翻製的數量也是很有限,一共是25個。
西元1815年被流放監禁在得貝島(Ile délbe)的拿破崙逃出後,由坎城的璜灣(Golfe-Juan)登陸,並在此開始招募士兵,橫跨了阿爾卑斯山脈。在當時,坎城還是一片寂寥的小漁港。
直到西元1834年英國貴族Brougham爵士(Lord Brougham)帶女兒前往法國尼斯度假,卻因尼斯發生霍亂,所以決定先在坎城停留,因此意外地發現了此世外桃源,陰錯陽差地愛上了坎城,並在此興建私人別墅。
消息傳回英國,更多名人貴族爭相來到,一棟棟私人別墅及豪華賭場、旅館將坎城徹底改頭換面。再加上約一世紀以後碧姬芭杜的海邊倩影及坎城影展(每年五月中舉行),坎城已經被富豪遊艇、時尚名流及追星族所取代了。
再見翁提布~
這是雙關語,就是這次我們又再見到翁提布老城,但也是我們最後一次巡禮翁提布了。
這張照片裡是一樣蜿蜒的小巷弄,建築物雖然舊舊的、染上了歷史的風塵,卻吸引人一再駐足,像極了威尼斯的後巷。
蔚藍海岸,由南(坎城)向東北行進,在進入義大利邊境前,法國的最後一個海邊小鎮就是檬頓(Menton),整座城鎮,其實洋溢著濃厚的義大利風情,我覺得到處都是提供義大利餐點的餐廳(當然也是有麥當勞啦!)。
檬頓 路標,再開過去就是義大利啦!
坎城最著名的大道是『小十字大道』(Boulevard de la Croisette),與海灘平行,面對的是坎城灣(Baie de Cannes)。『小十字大道』底端,也就是照片中間底端是節慶宮(Palais des Festivals),沿著『小十字大道』行走,左邊是沙灘,右邊植栽外的大道旁有更多高級的飯店和精品店。除了節慶宮前的一小塊沙灘開放供大眾使用外,其他的海灘都歸高級的飯店或餐廳所有,必須付出高額的住宿費或入場費,才有機會在私有沙灘上曬太陽。
小十字大道
在蔚藍海岸的諸多城市旅行,其實不大需要地圖,原因之一是城小(尼斯算是其中人口最多,也只有三、四十萬人口),另一個最大原因是所有的海岸都是在南邊,所以要迷失方向真的很難。
在坎城(Cannes,法文發音是K-a-n-e),面對南邊的坎城海灣,從辦影展的節慶宮(Palais des Festivals) 向西走,會經過老港口(Vieux Port),看到往右的佛維勒市場(Marché Forville)的指示牌時,就可以開始上坡一直走到山丘上(切巴里耶山Mont Chevalier),這裡是俯瞰坎城最佳的地點,也就是下面第二張照片,照片左邊是卡斯特城堡,現在是作為博物館(Musée de la Castre),有相當出色的地中海、太平洋及中南美洲等人類考古學收藏;照片右邊(有鐘塔的地方)是16~17世紀興建的聖母教堂(Eglise Notre Dame d'Espérance ),在山丘附近蜿蜒的小街道,當地居民稱為老城(Suquet),以前聚集貧民,現在則有很多咖啡店、熟食冰淇淋外帶店及小巧的各式商店,很適合一個人慢慢逛。